《警世通言》[明朝]作者:冯梦龙
0 0
《警世通言》[明朝]作者:冯梦龙_全集在线阅读 冯梦龙
分类:古典小說類 | 收藏:0 | 评论:0 | 更新:2024-05-12 19:15:37 | 人气:0
《警世通言》、[明]冯梦龙、在线阅读、白话短篇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古典名著、中国古典小说百部、中国古典名著100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

免费阅读 加入书架 打赏作者

图书目录
内容简介

       简介

           《警世通言》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其二,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其三,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个高峰,《警世通言》构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我国古代白话小说,是在“说话”、“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提高而来的。“说话人”的故事底本称为“话本”,现代学者称“三言”“二拍”为“拟话本”。与早期的“话本”相比较,《警世通言》在语言、文体和结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语言,改变了过去书面语与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话,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

          

       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一字耳犹,号姑苏民奴、顾曲散人、墨憨斋主人、 墨憨子、茂苑野史民、龙子犹等。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 “吴下三冯”。 冯梦龙少有才气,也曾醉心于功名利禄,但怀才不遇,至崇祯三年(1630年)57岁时才 考取贡生。后选为丹阳县训导。崇祯七年(1634年)授福建寿宁知县。在寿宁期间,冯梦龙 “访得民间生女都不肯收养,即时淹死或抛弃路途”,颁布《禁溺女告示》,规定“今后各 乡各堡,但有生女不肯收养,欲行淹杀或抛弃者,许两邻举首,本县拿男子重责三十,枷号 一月”。寿宁县溺弃女婴的恶习很快敛迹。由于当时他已是60岁的人了,不久便退职回家。 清王朝建立后,冯梦龙进行过反清复明的宣传活动,但不久因忧愤而死。 冯梦龙因受市民意识的影响,重视小说、戏曲和通俗文学的创作与刊行,普及了文学作 品,深得当时广大市民的喜爱。他的代表作,有白话文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名作,占有特殊地位。此外还编有时 调集《挂枝儿》、《山歌》,散曲集《太霞新奏》,改写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等; 戏曲创作有传奇剧本《双雄记》,《墨憨斋定本传奇》等。为中国近、现代民间文学研究开 了先河,提供了不少珍贵的民间文学资料。 冯梦龙的辉煌成就是他的白话文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一 扫我国以前的文言文体裁,堪称我国白话文创作的先驱者和奠基者,直到五四运动,我国才 第二次出现彻底的白话文运动。“三言”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堪称我国许多文学作品、电影 和电视、戏曲的源泉,如感人的《白蛇传》源自《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幽默的《三笑》源 自《唐解元一笑姻缘》等。特别是京剧和昆剧的很多传统节目均改编自“三言”,如《十五 贯》源自《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如《杜十娘》源自《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玉堂春》源 自《玉堂春落难逢夫》,《棒打薄情郎》源自《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等等。五十年代,上海 电影制片厂将《灌园叟晚逢仙女》搬上银幕。

       

       目录

       

       叙(无碍居士)

       第1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第2卷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第3卷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第4卷  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第5卷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第6卷  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第7卷  陈可常端阳仙化    第8卷  崔待诏生死冤家

       第9卷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第10卷  钱舍人题诗燕子楼

       第11卷  苏知县罗衫再合   第12卷  范鳅儿双镜重圆

       第13卷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第14卷  一窟鬼癞道人除怪

       第15卷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第16卷  小夫人金钱赠年少

       第17卷  秀才一朝交泰     第18卷  老门生三世报恩

       第19卷  崔衙内白鹞招妖   第20卷  计押番金鳗产祸

       第21卷  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第22卷  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第23卷  乐小舍弃生觅偶   第24卷  玉堂春落难逢夫

       第25卷  桂员外途穷忏悔   第26卷  唐解元一笑姻缘

       第27卷  假神仙大闹华光庙 第28卷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第29卷  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第30卷  金明池吴清逢爱爱

       第31卷  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第32卷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第33卷  乔彦杰一妾破家   第34卷  王娇鸾百年长恨

       第35卷  况太守断死孩儿   第36卷  皂角林大王假形

       第37卷  万秀娘仇报山亭儿 第38卷  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第39卷  福禄寿三星度世   第40卷  旌阳宫铁树镇妖

       

       

       叙

           野史尽真乎?曰:不必也。尽赝乎?曰:不必也。然则去其赝而存共真乎?曰:不必也。《六经》《语》《孟》,谭者纷如,归于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如是而己矣。经书著其理,史传述其事,其揆一也。理著而世不皆切磋之彦,事述而世不皆博雅之儒。于是乎村夫稚子、里妇估儿,以甲是乙非为喜怒,以前因后果为劝惩,以道听途说为学问,而通俗演义一种遂足以佐经书史传之穷。而或者曰:“村醪市脯,不入宾筵,乌用是齐东娓娓者为?”呜呼!大人子虚,曲终宾雅,顾其旨何如耳?人不必有其事,事不必丽其人。其真者可以补金匮石室之遗,而赝者亦必有一番激扬劝诱、悲歌感慨之意。事真丽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不害于风化,不谬于圣贤,不戾于诗书经史。若此者,其可废乎?里中儿代庖而创其指,不呼痛,或怪之,曰:“吾顷从玄妙观听说《三国志》来,关云长刮骨疗毒,且谈笑自若,我何痛为?”夫能使里中儿顿有刮骨疗毒之勇,推此说孝而孝,说忠而忠,说节义而节义,触性性通,导情情出。视彼切磋之彦,貌而不情;博雅之儒,文而丧质。所得竟未知熟赝而熟真也。

           陇西君,海内畸士,与余相遇于栖霞山房。倾益莫逆,各叙族况。因出其新刻数卷佐酒,且曰:“尚未成书,子盍先为我命名?”余阅之,大抵如僧家因果说法度世之语,臂如村醪市脯,所济者众。遂名之曰《警世通言》而从臾其成。

                                                                           时天启甲子臈月豫章无碍居士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