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卷 晋室将亡廊庙乱 宋家应运... 免费
- 第二卷 刘寄奴灭寇立功 王孝伯称... 免费
- 第三卷 杨佺期演武招婚 桓敬道兴... 免费
- 第四卷 京口镇群雄聚义 建康城伪... 免费
- 第五卷 扶晋室四方悦服 代燕邦一... 免费
- 第六卷 东寇乘虚危社稷 北师返国... 免费
- 第七卷 除异己暗袭江陵 剪强宗再... 免费
- 第八卷 任诸将西秦复失 行内禅南... 免费
- 第九卷 废昏庸更扶明主 杀大将自... 免费
- 第十卷 急图位东官不子 缓行诛合... 免费
- 第十一卷 诛元凶武陵正位 听逆谋... 免费
- 第十二卷 子业凶狂遭弑逆 邓琬好... 免费
- 第十三卷 计身后忍除同气 育螟蛉... 免费
- 第十四卷 辅幼主道成怀逆 殉国难... 免费
- 第十五卷 沈攸之建义无成 萧纪伯... 免费
- 第十六卷 纵败礼官宫闱淫乱 臣废... 免费
- 第十七卷 救义阳萧衍建绩 立宝卷... 免费
- 第十八卷 行乱政外藩屡叛 据雄封... 免费
- 第十九卷 萧雍州运筹决胜 齐宝卷... 免费
- 第二十卷 宝寅潜逃投北魏 任城经... 免费
- 第二十一卷 停洛口三军瓦解 救种... 免费
- 第二十二卷 筑淮堰徒害民生 崇佛... 免费
- 第二十三卷 伐东魏渊明被执 纳叛... 免费
- 第二十四卷 羊侃竭忠守建业 韦粲... 免费
- 第二十五卷 侯景背誓破台城 诸王... 免费
- 第二十六卷 除霸先始兴举义 王憎... 免费
- 第二十七卷 侯景分屍惩大恶 武陵... 免费
- 第二十八卷 魏连萧詧取江陵 齐纳... 免费
- 第二十九卷 慕狡童红霞失节 扫余... 免费
- 第三十卷 废伯宗安成篡位 擒王琳... 免费
- 第三十一卷 张丽华善承宠爱 陈后... 免费
- 第三十二卷 陈氏荒淫弃天险 隋军... 免费
- 第三十三卷 逼京洛六浑逐主 奔长... 免费
- 第三十四卷 娶国色适谐前梦 迁帝... 免费
- 第三十五卷 送密函还诗见拒 私宫... 免费
- 第三十六卷 施邪术蛊惑夫人 审私... 免费
- 第三十七卷 改口词曲全骨肉 佯进... 免费
- 第三十八卷 黑獭忍心甘弑主 道元... 免费
- 第三十九卷 梦游仙玉女传音 入辅... 免费
- 第四十卷 潼关道世宁捐躯 锁云轩... 免费
- 第四十一卷 结外援西魏废后 弃群... 免费
- 第四十二卷 奔河阳敖曹殒命 败黑... 免费
- 第四十三卷 归西京一朝平乱 惧东... 免费
- 第四十四卷 私静仪高澄囚北 逼琼... 免费
- 第四十五卷 纵黑獭大将怀私 克虎... 免费
- 第四十六卷 玉仪陌路成婚媾 胜明... 免费
- 第四十七卷 攻玉壁高王疾作 据河... 免费
- 第四十八卷 用绍宗韩山大捷 克侯... 免费
- 第四十九卷 烹荀济群臣惕息 杖兰... 免费
- 第五十卷 陈符命群臣劝进 移魏祚... 免费
- 第五十一卷 宇文后立节捐躯 安定... 免费
- 第五十二卷 晋公护掌朝革命 齐主... 免费
- 第五十三卷 烧铁笼焚死二弟 弃漳... 免费
- 第五十四卷 齐肃宗叔承姪统 周武... 免费
- 第五十五卷 弃天亲居丧作乐 归人... 免费
- 第五十六卷 争宜阳大兵屡却 施玉... 免费
- 第五十七卷 和士开秽乱春宫 祖孝... 免费
- 第五十八卷 瑯琊王擅除宵小 武成... 免费
- 第五十九卷 齐后主自号无愁 冯淑... 免费
- 第六十卷 拒敌军延宗力战 弃宗社... 免费
- 第六十一卷 捋帝须老臣爱国 扪杖... 免费
- 第六十二卷 修旧怨股肱尽丧 矫遗... 免费
- 第六十三卷 隋公坚揽权窃国 尉迟... 免费
- 第六十四卷 代周家抚临华夏 平陈... 免费
版本:
清乾隆六十(乙卯,1795)年原刊本。三十二卷。
作者:
杜纲(约1740~约1800),字振三,号草亭,江苏昆山人。少补诸生有声,老不得志,着书自娱。另着有《近是集》、《北史演义》。
内容:
叙述自东晋以迄宋、齐、梁、陈二百余年间的历史,情节大体符合史实,然宫闱密闻等细节部分则出自稗官野史或作者虚构。作者较多地描写了宋武帝刘裕、齐高祖萧道成、梁武帝萧衍与陈武帝陈先四位创业君主,又以宋朝刘裕的事迹为多。此前的历史演义小说有《东西晋演义》与《隋唐演义》,本书与《北史演义》合而构成南北史演义,弥补了古来演义之缺。
本书完全为作者创作,并无任何话本或底本可供依托,旨在揭示得失兴亡之道。
序
余既劝草亭作《北史演义》问世,自东、西魏以至周、齐及於隋初,其兴亡治乱之故,已备载无遗,远近争先睹之为快矣。特南朝始末,未能兼载,览古之怀,人犹未餍。且於补古来演义之阙,犹为未备也。乃复劝其作《南史演义》,凡三十二卷。自东晋之季,以迄宋、齐、梁、陈,二百余年,废兴递嬗,无不包罗融贯,朗如指上罗纹。持此以续《北史》之后,可谓合之两美矣。或谓南朝风尚,贤者鹜於玄虚,不肖者耽於声色,所遗事迹,类皆风流话柄,所谓六朝金粉是也。载之於书,恐观者色飞眉舞,引於声色之途而不知返,讵非作书者之过耶?余应之曰:「嘻!子何见之小也?夫有此国家,即有兴替。而政令之是非,风俗之淳薄,礼乐之举废,宫闱之淑慝,即於此寓焉。其兴也,必有所以兴;其亡也,必有所以亡。如是而得者,亦如是而失。影响相随,若报复然。阅者即其事以究其故,由其故以求其心,则凡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胥於是乎在。宁可执『金粉』两字概之耶?且圣人删《诗》,不废《郑》、《卫》,亦以示劝惩之意。是书之作,亦犹是而已矣。况荒淫侈靡之事,正史亦并载之,其能尽弃之否耶?」
或无以应,乃书之以弁於简端。
乾隆六十年岁在乙卯三月望前一日,愚弟许宝善撰。
叙
今试语人曰:尔欲知古今之事乎?人无不踊跃求知者。又试语人曰:尔欲知古今之事,盍读史?人罕有踊跃求读者。其故何也?史之言质而奥,人不耐读,读亦罕解。故唯学士大夫或能披览,外此则望望然去之矣。假使其书一目了然,智愚共见,人孰不争先睹之为快乎!晋陈寿《三国志》结构谨严,叙次峻洁,可谓一代良史。然使执卷问人,往往有不知寿为何人,《志》属何代者。独《三国演义》虽农工商贾、妇人女子,无不争相传诵。夫岂演义之转出正史上哉,其所论说易晓耳。然则《北史演义》之书,诓可不作耶?
虽然又有难焉者,夫《三国演义》一编,着忠孝之谟,大贤奸之辨,立世系之统,而奇文异趣错出其间,演史而不诡於史,斯真善演史者耳,《两晋》、《隋唐》皆不能及。至《残唐五代》、《南北宋》,文义猥杂,更不足观,叙事之文之难如此。况自魏季迄乎隋初,东属齐,西属周,其中祸乱相寻,变故百出,较之他史头绪尤多,而欲以一笔写之,不更难乎?草亭老人潜心稽古,以为此百年事迹,不可不公诸见闻。於是宗乎正史,旁及群书,搜罗纂辑,连络分明,俾数代治乱之机,善恶之报,人才之淑慝,妇女之贞淫,大小常变之情事,朗然如指上罗纹。作者欲歌欲泣,阅者以劝以惩,所谓善演史者非耶?余尝谓历朝二十二史是一部大果报书。二千年间出尔反尔,佹得佹失,祸福循环,若合符契,天道报施,分毫无爽。若此书者,非尤大彰明较着者乎?余故亟劝其梓行,而为之序。
乾隆五十八年岁在癸丑端阳日愚弟许宝善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