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清朝]作者:荻岸散人
0 3
《(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清朝]作者:荻岸散人... 荻岸散人
分类:古典小說類 | 收藏:0 | 评论:0 | 更新:2024-05-10 15:58:22 | 人气:0
《玉娇梨》、《双美奇缘》、荻岸散人、荑荻散人、卢梦梨、(新刻天花藏批评)玉娇梨、天花藏主人、白红玉、苏友白、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中国古典名著、中国古典小说百部、中国古典名著100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百部

免费阅读 加入书架 打赏作者

内容简介

《玉娇梨》又名《双美奇缘》,是清初佚名创作的长篇小说。

该小说叙写苏友白和太常卿白玄的女儿白红玉,甥女卢梦梨的恋爱故事,为宣扬郎才女貌,功名成就,婚姻美满等俗套之作。

《玉娇梨》于1826年在巴黎出版。该书同《平山冷燕》(译本《两个有才学的年青姑娘》)一起,名声在外,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一书中也提到了《玉娇梨》,可见它的影响。

《玉娇梨》有法、英、德、拉丁、俄等外文全译本或片段译文或节译文本。


内容简介

     《玉娇梨》以明正统、景泰年间的政治斗争为背景,说太常正卿白玄有女名红玉(后名吴娇),美而有才。奸佞杨御史欲求为子媳,白玄因其子不学无术而予拒绝。杨怀恨在心,便举荐白出使番邦,实欲置之死地,以要挟白就范。白不屈,行前将女儿托付给妻舅吴翰林。吴翰林偶见苏友白题壁诗,爱其才,欲将红玉嫁给苏生。苏生误将丑女当作红玉,加以拒绝,吴翰林怒而黜退了苏生。白出使还朝,不愿与奸臣为伍,遂告病回乡,在金陵为女征诗择婿。苏生题诗大得红玉心意,但中间有小人调换诗卷,又有小人冒名骗婚,婚事- -波三折。苏生进京投奔其叔,途中遇一美少年卢梦梨。卢梦梨系女扮男装,以嫁妹为名,向苏生托付终身。苏生进京高中进士,除授杭州推官。南下访卢梦梨不果,拜白玄亦不遇。不料,其上司即奸佞杨御史。杨某要招苏为婿,苏.拒辞,因知杨某会寻衅报复,便辞官而去。改名柳生,偶遇白玄,白即以红玉和甥女卢梦梨相许。红玉和卢梦梨心系苏生,闻许嫁柳生皆不从。后苏生改授翰林,误会消除,才子佳人终于结成伉俪。

作品目录

第一回 小才女代父题诗

第二回 老御史为儿谋妇

第三回 白太常难途托娇女

第四回 吴翰林花下遇才人

第五回 穷秀才辞婚富贵女

第六回 丑郎君强作词赋人

第七回 暗更名才子遗珠

第八回 悄窥郎侍儿识货

第九回 百花亭撇李寻桃

第十回 一片石送鸿迎燕

第十一回 有腾那背地求人

第十二回 没奈何当场出丑

第十三回 苏秀才穷途卖赋

第十四回 卢梦梨后园赠金

第十五回 秋试春闱双得意

第十六回 花姨月姊两谈心

第十七回 势位逼仓卒去官

第十八回 错中错各不遂心

第十九回 锦上锦大家如愿


创作背景

《玉娇梨》小说的成书、刊行时间应是在顺治十几年,小说或创作于明末。《平山冷燕》的成书时间比《玉娇梨》晚,但又在顺治十五年前,其单刻本初刊时间至早也是顺治十五年(1658)之后。学术界基本公认《玉娇梨》、《平山冷燕》是才子佳人小说流派的开山之作,既然这两部开山之作都出现在清初,所以,才子佳人小说流派也应该出现在清初,而不是人们常常含混地以为的明末清初。

《玉娇梨》、《平山冷燕》合刻本天花藏主人序中曾谈及二书的创作缘起云:从序文可知,作者是一个仕途不得意的文人,自恃有才,不想自弃,希望借助才子佳人的故事,抒发平生的理想,宣泄胸中的郁闷,同时也展示自己的才华。

《玉娇梨》一书作者为何人, 尚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的版本署。荑获散人有的只署。天花藏主人。编次。胡士萤认为:荑获散人即。天花藏主人。,就是嘉兴张匀。清代沈季友《携李诗系》卷二十八对张匀的记载是:。匀字宣衡,号鹊山,秀水渚生。年十二作稗史,今所传《平山冷燕》也”, 即认为《玉娇梨》与《平山冷燕》系一人所作。戴不凡也同意荑获散人是天花藏主人之说,但认为天花藏主人是嘉兴的徐霞。孙楷第在《中国小说通史书目》中对此书只说。清无名氏撰”,持谨慎态度(据此说成书时间约在明清之际的十七世纪中叶)。


人物介绍

[苏友白]

      字莲仙,金陵人。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其人风流隽雅,才学出众,翰林吴理喜其才貌,欲将外甥女白红玉许配给他,他不攀富贵,定要选一才貌双全的佳人为偶。因错将吴翰林之丑女当作白红玉,遂坚辞不允。惹恼吴翰林致书县学革黜了前程。其叔召他进京,他亦欲就便寻访佳偶。途中得知锦石村白玄之女白红玉以《新柳诗》择婿,见其诗清新俊逸,顿生爱慕之心,便和了二首,却因诗被张轨如窃换而落选。后几经周折,白弄清真相,以诗许婚。为了明媒正娶,苏友白进京找吴翰林作媒,又遭同窗苏有德蒙骗,途中行李马匹亦被强盗掠去。穷途无计,靠卖字筹划旅资。在一大户家写字时,被卢梦梨窥见。卢爱其人物风流隽雅,乔扮男装,赠送银两,借嫁妹以托终身。苏后考中进士,因吏部舞弊,放为杭州推官。在任时,抚按杨廷昭欲招之为婿,苏不允,杨便百般刁难。他于是挂冠辞官,变换姓名游览禹山,得识更名的白玄。白玄以二女相许。又经过一番周折,终与白红玉,卢梦梨完姻。

[白红玉]

      金陵人,太常正卿白玄的独生女儿。她聪明美丽,对世事和人情都有较深的观察,处理问题很有见地,帮助父亲从政局和自己婚事的重重矛盾中解脱。母亲死后,家事由她主持,因代父做《赏菊》诗显露了才情,被御史杨廷昭看中,欲聘之为儿媳。遭白玄拒绝,杨陷害白玄荐之出使瓦刺, .白红玉寄居舅父吴理家中。白玄归后致仕,父女闲居于锦石村。新春之际,触动少女情怀,写了《新柳诗》,以诗择婿.恶少张轨如窃得苏友白之诗前来骗婚,被白红玉识破;当她看到真才子苏友白时,便以身相许。几经波折,后与表妹卢梦梨一起嫁给苏友白。

[卢梦梨]

       山东邹县人, 白玄的外甥女。父亲原任山东副使,不幸早亡,与幼弟伴母而居,家道衰落。一日在闺楼闲坐,偶见在邻居李中书家穷途卖字的苏友白,见其风流倜傥,才思敏捷,顿生爱慕之心,便女扮男装在后花园与苏友白相见。得知苏友白专为与表姐白红玉的婚姻之事进京,旅途困窘,感其情意真切,是个可以许身之人,便假托代胞妹订亲,以身相许,并赠送银两首饰,资助苏友白进京。后全家迁到金陵白玄家中。和表姐白红玉私下谈心时,问及白红玉与苏友白之事,并说出自己遇苏友白已以身相许之事,二人情投意合,决心共事一夫,终得如愿。


作品鉴赏

      这部小说的主题是歌颂真挚的爱情,肯定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执著追求,抨击那种利用手中权力逼婚的不道德行为。小说的主人公苏友白不畏权势,甚至不惜抛弃功名富贵,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选择妻子的标准。他的标准并不是女方的父母官职有多大,地位有多高,财产有多丰,而仅仅只是姑娘本身才貌双全,能让他爱得起来,今后生活在- -起能情投意合,幸福美满。这样的爱情观已经完全突破了封建门第观念的樊篱,带有进步的现代性爱的意识。由于苏友白抱定了这样-一个择偶的标准,因此当翰林院吴大官人要招他为婿时,他并不轻易答应;后来他错把无艳当成无娇(红玉),觉得她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坚决拒绝了吴翰林的求婚;甚至宁可被除掉秀才之名,也决不屈服。后来他在旅途中发现自己合格的意中人红玉小姐时,又不顾在江中船上正等待他一同上京的叔父,毅然留在锦石村苦苦追求。几经周折,也不灰心。与红玉小姐女主人公白红玉和卢梦梨,也不愧是苏友白爱恋的两个奇女子。她们同样敢于大胆追求爱情,坚持自己选择夫君的标准。尤其是卢梦梨,更具有一-种侠女的气质。说她是一个女中豪侠,也是并不过分的。她意识到自己没有了父亲,父亲生前又得罪了恶人,家庭处境险恶,怕自己今后失身匪人,就大胆冲破女子足不出户的禁规,女扮男装,去与她偶然发现的意中人苏友白会面、交谈,并慷慨解囊,直至以身相许。并且她从谈话中知道苏友白已经爱上了自己的表姐,自己如果要嫁给苏友白就只能做他的第二房,但他为了爱情,也心甘情愿,在所不惜。这种爱情至上、不计较名位的精神,对于-个出身高贵的千金小姐来说,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这部小说还赞美了真才实学,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腹内空空的假才子,暴露了他们剽窃、冒充的丑行。另外,小说在写爱情婚姻故事时,也抨击了以权谋私的杨廷诏等奸佞小人,赞扬了一身正气的白玄等忠义之臣,从而使这部才子佳人小说带上了一种比较浓厚的政治色彩,具有--定的社会意义。 [7] 


作品影响

《玉娇梨》在19世纪已传到西欧,1826 年在巴黎出版阿贝尔·雷米札的法译本,题名《两个表姐妹》。其后还有英文、俄文、德文译本。


作品评价

近代文学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金瓶梅》、《玉娇李》等既为世所艳称,学步者纷起,而一面又生异流,人物事状皆不同,惟书名尚多蹈袭,如《玉娇梨》、《平山冷燕》等皆是也。至所叙述,则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故当时或亦称为“佳话”。察其意旨,每有与唐人传奇近似者,而又不相关,盖缘所述人物,多为才人,故时代虽殊,事迹辄类,因而偶合,非必出于仿效矣。……(《中国小说史略》)


版本信息

有清初刊本、清初写刻本,清初本衙藏板本、清康熙刊本、清合刻《平山冷燕,玉娇梨》丛书本衙藏板本,清玉经堂藏板本、清合德堂刊本,清经纶堂藏板本、清聚锦堂刊本,清聚盛堂刊本、1981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排印本、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3年华夏出版社排印本、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等。


作者简介

这部小说的作者至今是个谜。书上原题“荑荻散人编次”,又作“荑荻山人”“荻岸散人”等。另一部与《玉娇梨》齐名的小说《平山冷燕》的作者也是此公。有人说他是清代秀水人张匀,还有人认为他就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天花藏的主人,但都证据不足,无从确证。

 

       校点说明

           《玉娇梨》一名《双美奇缘》。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本书成于明朝,属于才子佳人小说;称“有法文译……故在外国特有名,远过于其在中国。”

           《中国小说史略》说“无撰人名氏”,北京图书馆所藏诸本,或署荻岸散人,或署荑荻散人编次。

           本书初刻年代不详。北京图书馆原存清乾隆年间刻本《(新刻天花藏批评)玉娇梨》,四卷二十回,有图,系青云楼藏板,惜乎今已无存。点校以清聚盛堂本为底本,参校清聚锦堂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