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逐客书

图书:《始皇嬴政野传》 | 作者:月龙天 | 更新:2020-11-25 06:27:28 | 人气:0

公元前239年,秋末。

嬴政从益阳回到了咸阳。

秋天早晨,咸阳宫,地湿风寒,文武百官穿长袖长衣朝圣。

嬴政坐于朝堂王座。

此时早朝已经接近尾声。

嬴政总结了一番:“这么说,我大秦将士在赵国已经攻占了九城,在韩国已经攻占了五座城池,而且已经拥有魏国五六座城池中的十二座!”

文武百官齐贺:“大王威武,神佑大秦!大王威武,神佑大秦!”

嬴政此时脸黑下来,怒拍案桌而起,整个朝堂为之一震,人人惊汗低首。

嬴政如猎鹰盯着朝上百数僵虫。

嬴政这才慢悠悠说道:“大王威武不假,可是神佑我大秦吗?”

嬴政声音虽弱,却静的只有他的声音。

嬴政卸去腰中剑,袒右胸露出右臂,振臂高呼:“寡人从不相信世上有神!!”

嬴政一边步下朝堂一边道:“寡人寄在赵国时,就见惯了那些江湖骗子,以鬼神之论,冤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说她是魔鬼瘟神转世,不杀掉她,就会给整座村庄带来瘟疫和恶运。结果,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就这样被活活烧死。”

嬴政:“各位爱卿都是人中之龙,鸟中之凤,怎可愚昧如此?又怎对得起身上系着恩待天下黎民之责?”

文武百官陆续跪下,服拜在地:“请大王恕罪!”

下早朝后。

嬴政唤来御史,将其不在朝堂近三月的奏章和朝堂记录提来观阅。

书笺竹卷之多,七百卷有余,堆满一室!

左右丞相隗林和王绾,在旁侍候,无不小心翼翼。

夜来三更,隗林,王绾,赵高,皆已累疲趴睡,唯有嬴政目光如炬,批阅昔日奏章。

这一日,早朝过后。

李斯从宫外回来,欲寻大王。

门口赵高:“嘘。。。”

李斯奇怪:“大王在里面?”

赵高轻轻点头。

李斯欣喜:“那正好,我正要找大王呢!”

赵高:“嘘!大王才刚睡着,连续几天大王都没睡足时辰。。。”

屋内嬴政声音:“是李斯回来了,进来吧。”

赵高见此,连忙使唤人就近端来洗嗽用品。

李斯只好硬着头皮进去了,推开门,便是见着‘竹卷之屋’,深感震撼。

李斯顿时愧疚无比,跪于王前:“请大王降罪,为李斯今日鲁莽冲撞之举。。。”

嬴政:“嘘!”

嬴政悄悄一指,原来丞相隗林和王绾此刻正四仰八躺卧卷上打呼睡觉。

嬴政将李斯拉出屋外。

嬴政漱口洗脸完毕,与李斯漫步在廊道,身后赵高,安圣,及五六丫头跟随。

嬴政:“说吧,是什么事。”

李斯站定:“恭喜大王,贺喜大王,郑国监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的沟渠就在上月已经成功引水灌渠!周边更是安置约三千户人家,开垦良田万亩之多,实为秦国之幸,大王之幸!”

嬴政惊喜:“郑国人呢?我要见郑国!”

午后。

郑国入咸阳宫见嬴政。

嬴政见郑国郁郁寡欢。

嬴政:“怎么?你不开心吗?”

郑国:“韩王交待我的事,已成。请秦王信守君子之诺,准郑国回家,与家中妻儿老母团聚!”

嬴政望向旁边的李斯。

嬴政:“怎么,郑国义士在我们秦国受了委屈吗?”

李斯叹息一声:“郑国渠成,功耀千古。人生妒忌猜忌,秦人觉得郑国造渠目的不纯而排挤饶口舌,郑国若回韩国极有可能会治一个叛国之罪,如今郑国可谓进退两难!”

嬴政也为此同情:“可惜了郑国,是寡人对不住你。”

郑国语气坚定:“请秦王放我走就是,其余,郑国自有手段和去处!”

嬴政见郑国去意坚决,便不敢留:“好吧,寡人就让你回韩国,还望到时韩王不会加罪于你。”

此时,屋外有人高呼:“慢着!不许郑国这奸佞之人从秦国逃走!”

来人走近原是右丞相王绾,左丞相隗林急步赶来。

二人一上来,就将手中卷呈于嬴政。

右丞相王绾:“大王请看,这就是郑国开的渠!其目的在于消耗秦国,以达到疲秦之不良目的,以给韩国发展之生机。”

嬴政接过竹卷观阅。

左丞相隗林:“郑国所造之渠如今虽已引水入渠,可待来年春水之际,正是祸患之时。”

嬴政脸色渐渐难看:“此话何讲?”

左丞相隗林:“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而问题就出在这泾水源头!”

嬴政:“哦?”

左丞相隗林:“泾水河水湍急,加之土质蔬松多为沙石。来年春季雨水繁多,河水灌入郑国渠,水流巨大,挟裹巨量沙土。不断在郑国渠口堆积填高,再秋来干旱之际,泾河水床比郑国渠还低,水自然灌不进这郑国渠。此渠行运一二年恐怕就将彻底荒废,滴水难入!”

嬴政勃然大怒,质问李斯。

嬴政:“我问你!隗林所说是真?!”

李斯吓得双腿软跪在地:“大王,我对凿渠运水的工事所知不多啊,望大王明察。”

嬴政怒指郑国。

嬴政:“郑国!你说,你是不是负了寡人?暗地里背叛了秦国!所造之渠从一开始就是你算计好的,目的就是整垮秦国?!”

郑国眼眶湿润:“秦王莫不是忘了,我郑国是韩国人,我只要对得起韩王就是了。”

嬴政听后大发雷霆:“滚!都给我滚!异国之士,心系母国,哪肯尽心尽力待我秦国!还功耀千古。。。”

嬴政越想越气:“来人!”

王翦带着禁军而来。

嬴政:“将郑国和李斯这两外邦恶狼,轰出宫外!轰出秦国!”

李斯跪求嬴政,拉着嬴政裙角。

李斯:“大王,请你听我说。。。”

嬴政一脚将李斯踹倒在地,嬴政吼道:“我父王怎么死的,我可一辈子都记得,你忘记了?”

李斯顿时噤若寒蝉,全身发颤:“大。。。大王。。。”

嬴政:“你跟郑国相处二月有余,我就不信你一点都不知情。真怀疑,你两鼻气一通,一起合伙欺瞒于政!或者说,你对秦国根本就没有在全心全意的付出!”

嬴政:“滚!”

王翦命人将李斯,郑国拖出咸阳宫。轰到大街上。

这时宫里再出人马,四处张贴告示。

李斯上前一看。

告示内容如下:

“逐客书

秦国好客但饭食不施他国之狼,狼者,无义无恩也。其形如狗,貌似忠肝义胆,实则背信弃义,自私自利。故以王令,逐尽秦国以李斯,郑国二人为首的所有他国之狼!”

郑国看完告示,对旁边的李斯道:“李大人,要不跟我回韩国吧。有我引荐,李大人必为韩国的座上宾!”

李斯一大口吐沫喷在郑国上。

李斯:“汝等草莽竖子,弹丸之地焉能配得起我李斯!哼!”

李斯拂衣袖而去。

刚没走几步。

左右丞相隗林和王绾便急忙忙跑出来,连连道歉恭拜:“李大人,不要走,不要走。我俩万万没想到此事竟然牵扯到了李大人身上。”

李斯相求道:“若二位丞相真觉得有愧于我李斯,还烦请帮我一个忙。”

右丞相王绾:“什么忙?”

李斯:“大王有他的逐客书,我有我的谏逐客书。。。世上,没人比我更懂大王了。”

于茶馆内,李斯挥墨洋洋洒洒写下谏逐客书。

李斯:“麻烦二位丞相,将此交于嬴政。”

二位丞相接卷拜去。

宫内,嬴政张卷而诵。

谏逐客书内容如下: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益、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土,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嬴政诵毕叹息一声:“寡人既有灭六国之心,而时六国尽灭皆为秦国子民,又何来他国异士,他国之狼。”

嬴政唤人:“赵高。”

赵高走近:“大王?”

嬴政:“寡人逐客书刚刚才发出去,怎好现在收回,你知会下李斯,让他组织下咸阳里的所有他国客卿,日夜到咸阳宫门口叫嚷,鸣不公。”

赵高一时没明白:“大王怎么叫人反对自己刚刚下的旨意?”

嬴政:“此事别问,尽管照做!”

赵高拜去:“是的大王。”